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氣溫驟降,中老年族群最當防心肌梗

氣溫驟降,中老年族群最當防心肌梗

秋冬換季氣溫驟降時,是心梗的高發時刻,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又將面臨危險時刻。」黑龍江省嫩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秀麗近日在接受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寒冷是誘發心肌梗塞的致命因素。因為人體突然處於寒冷的刺激中,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並使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纖溶活性下降,血液處於高凝血低溶狀態,同時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也會相應變慢,出現動脈硬化斑塊破裂和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血管的機率會大大增加。
  早晚溫差增大、突然大幅降溫會導致心梗高發
  每年的11月20日為「心梗救治日」。心梗,又叫急性心肌梗死,它發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並有年輕化的趨勢。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有近100萬例心臟梗塞事件發生,每3名心梗患者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過30%。
  心梗發病與氣候有密切關係,且有明顯的季節發病特點,每年11月到隔年的1月,都是心臟病的高發生時段,其中,急性心梗是最危急的一種。
  從國內首次心臟梗塞大型臨床協作研究660所醫院資料及各省市立醫院交流資料來看,我國心梗發病分佈有以下規律:以長江為界,北方高於南方;以河南、山西為界,東部高於西部。
  秋冬換季後,早晚溫差與室內外溫差逐漸增大,特別是在降溫幅度大的日子裡,寒冷與溫暖交替的體感更為明顯,此時正是心梗易突發的時刻。
  黑龍江省嫩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張燁表示,心梗發作時,心臟供血被中斷,如果不能及時恢復供血,輕則帶來心臟功能損傷風險,重則引發心臟的電生理紊亂,引發室顫,心搏驟停危及生命。專家提醒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血管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受寒冷刺激後會使原有病變的血管缺血、缺氧加重,更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
  辨識5種「痛」預兆,出現問題要趕快就醫
  「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狀為胸痛伴隨大汗,但在心梗發作前的數小時甚至數天前,還有可能出現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狀。」王秀麗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冬季心肌梗塞發作前的5個預兆。
  1.頸部、喉嚨難受。心梗發作數天前有可能出現喉嚨或頸部不適、阻塞感,也常伴隨大汗症狀。
  2.牙痛。心梗放射痛的範圍相當廣泛,可引起劇烈牙痛,但無明顯牙病,有時牙痛部位不確切,往往數個牙齒都感到疼痛,即使經牙科處理及服用止痛藥都不能解除。
  3.上腹痛。有時由於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心排血量降低導致胃腸組織血液灌注不足,心梗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反應,有些心梗病人會把胸痛當成「胃痛」。
  4.頸背痛。由於心臟的感覺神經纖維分佈在頸部和胸部的交感神經節上,因此心絞痛常放射到頸背部。
  5.左肩痛。心臟缺血導致的疼痛,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手臂內側、小指及無名指。
  「心梗病人出現相關預兆後要盡快就醫,同時要絕對保持臥床休息,降低心臟負荷,保持相對安靜的環境,減少外界各種刺激。有條件的要及時監測病情,如監測生命體徵,包括血壓、呼吸、脈搏、心率,複查心電圖等,及時了解病情變化。」王秀麗表示,如果病情較輕,可以進行藥物治療:止疼、鎮靜類藥物,如嗎啡、杜冷丁等;擴張冠狀動脈藥物,如硝酸甘油;抗血栓藥物如阿斯匹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肝素等。患者適合使用哪些藥物治療要聽取專業醫師的意見。
  6個危險時段,高危險群要特別當心
  「心梗有6個高發生時段。」張燁特別告誡中老年心腦血管病變高危險群,遇到以下情況當格外小心。
  一是上廁所時。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患者要警惕便秘的發生,因為人們在便秘時會不知不覺地用力,導致腹部壓力升高,使血壓在短時間內急速上升,心率也在不斷加快,無形中增加了心梗的發生機率。因此上廁所時要特別注意避免用力排便,如有必要,則可以服用潤腸類藥物。
  二是娛樂時。無論是打麻將或下棋,都需要長時間地保持坐姿,而且情緒也很容易出現波動,極易出現血壓突然升高、心跳突然加速的情況,導致心肌缺血的情況發生,增加心梗的發生機率。正確一想就硬 保羅v8 印度學名藥 viagra 德國必邦  德國黑螞蟻生精片 汗馬糖 必利吉 雙效威而鋼 韓國霸龍參 韓國奇力片 奇力片 催情噴霧 迷情噴霧 迷情水 液體春藥 粉狀春藥
做法是,每坐40分鐘就要起來活動一會兒。
 心血管堵塞的機率。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選擇中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跑、散步等。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