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家備小姜,小病不慌”,生薑的傳奇功效!

“家備小姜,小病不慌”,生薑的傳奇功效!

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兩句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上床蘿蔔下床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兩句話都提到了吃蘿蔔和吃薑,身體健康,不用找醫生開藥方,同時規定了吃蘿蔔和薑的季節和每天的時辰。可是我們經常有這樣的疑問,夏天很熱,怎麼還需要吃辛溫的薑呢?為什麼又要在早上起床時吃薑,在晚餐時吃蘿蔔呢?這兩句諺語其實蘊含了很深邃的中醫養生思想。




生薑既是烹飪調料,而在中藥裡,生薑也是一味至關重要的常備中藥,它辛溫燥烈的藥性,常常能讓醫生筆下的處方畫龍點睛,引領諸藥直達病所,讓疾病無處遁形。所以我們又常說,“家備小姜,小病不慌”。

自古以來中醫就有“生薑治百病”的說法。而且生薑的來源和功效都可以說是傳奇的存在。



食用薑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的記載出現在《神農本草經》。相傳神農嘗百草,以辨藥性,誤食毒蘑菇昏迷,甦醒後發現躺臥之處有一叢青草。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裡嚼。過了不久,肚子裡咕嚕咕嚕地響,泄瀉過後,身體全好了。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生。雖然這個傳說無從考證,但是說明了生薑的一個重要功效,就是解毒。偉哥藥吧 威而剛 犀利士 必利勁 必利吉 樂威壯西地那非 他達拉非 伐地那非 阿瓦那非 達泊西汀



《論語》記載孔子說過:“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飯,他都要吃薑,但是每頓都不多吃。



生薑是薑科植物薑的乾燥根莖,生薑這味藥,性溫熱,力辛散,就像一團走竄的火,因此生薑雖然主入脾胃,但並不會安分的待在裡面,而是向外向上發散,進入肺與肌表,所以把生薑的性味歸經,總結為入脾、胃、肺。



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寒咳嗽、胃寒嘔逆及魚蟹中毒之症,素有“嘔家聖藥”的美譽。

一、生薑的功效

解表散寒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若受涼感冒,不用著急吃藥,在初期鼻塞流清涕時,切上五片姜,兩段蔥白,煮水喝下去,就足以驅除風寒。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生薑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有些《中藥學》的教科書上,說生薑的第一個功效是發汗解表,其實生薑發汗解表的作用不明顯,發散風寒還準確一些。



生薑的解表作用一般,因此,薑湯,或者加一點蔥白,或者加一點紅糖,也可以和紫蘇葉配伍,用來治療外感風寒輕證。因此,生薑常常在發散風寒的方子中作為輔助藥,輔助麻黃、桂枝、紫蘇、羌活、防風這些藥物,增強發散風寒的效果。

溫中止嘔



我們剛才講生薑的解表作用一般,但在很多解表的方子中都用到生薑,一個是因為生薑輔助解表發汗的藥物,增強療效,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於外感風寒,並且中焦也受了寒邪,出現噁心嘔吐症狀,方子中用生薑溫中止嘔的作用,就是其他中藥替代不了的了。

威而剛 美國黑金 日本藤素 保羅v8 P-Force Fort Silditop Femalegra Vimax增大丸



美國保羅v8

我們現在來回答,為什麼中醫倡導“冬吃蘿蔔夏吃薑”,而且還說“上床蘿蔔下床姜”呢?



在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中有這樣論述:“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



大體意思就是,以五月為代表的夏季,陽光蒸蒸,向上向外散發,故天氣表現的十分炎熱,但與此同時,在裡的陽熱反而血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故地下表現得相當陰冷。相應於人就是“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心煩口渴,卻容易腹瀉。



冬季情況正好相反,冬天的情況正好相反,陽氣向裡向內,處於收藏狀態,在外的陽氣虛少,在裡的陽氣積多,因而表現為天寒地熱,對應於人,則為“陽氣在裡,胃中煩熱”。簡而言之,夏季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吃生薑可以溫胃健脾;冬季陽氣在裡,胃中煩熱,吃蘿蔔可以清解積熱。



那麼為什麼又要“上床蘿蔔下床姜”,就會“不用醫生開藥方”呢?道理是同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早下床時吃點生薑,晚上上床時吃點蘿蔔,強身健體,不生病。這種吃法也是這是由蘿蔔和生薑的性質決定的。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